從“蘿卜快跑”看國內自動駕駛發展現狀
2024-07-23 16:36:26 行業資訊廠商:蘿卜快跑穩居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2025年有望全面盈利
蘿卜快跑是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服務商。2021年8月10日,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了無人車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定位為面向公眾的常態化出行平臺,讓更多用戶更方便的享受到自動駕駛服務,為商業化運營和多元化增值服務做準備。發布以來,蘿卜快跑服務范圍迅速擴展,已獲準在北京、深圳、武漢和重慶四個城市向公眾提供完全無人駕駛打車服務。2024Q1,蘿卜快跑供應的自動駕駛訂單約82.6萬單,同比增長25%。截至2024年4月19日,蘿卜快跑在開放道路提供的累計單量已超過600萬,穩居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
蘿卜快跑第五代無人車自動駕駛套件與AI系統
百度深耕自動駕駛研發十年,為Robotaxi業務鑄就強大技術基石。
百度自動駕駛研發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2015年底,百度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計劃在三年內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化,并在五年內實現量產。但由于當時激光雷達等硬件成本高昂、使得百度無人車難以量產落地,以及小馬智行、禾多科技等AI創業公司涌現導致百度無人車部門人才外溢流失,百度L4無人車推進受阻;
2)2017年,百度重新調整自動駕駛業務,將自動駕駛(L4)以及智能駕駛(L3)進行整合,組建了IDG智能駕駛事業群,并于同年推出Apollo計劃,主動開放旗下的自動駕駛技術,為車企智能駕駛提供開源賦能。但由于當時具有智能化前沿意識的車企較少,Apollo智駕開源項目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3)2019年,百度選擇收縮量產智駕方案,將業務重心移到Robotaxi出行業務。2013年至今,百度自動駕駛車型已迭代至第六代Apollo RT6。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戰略調整,百度逐步在自動駕駛領域建立起領先優勢,為Robotaxi業務鑄就強大技術基石。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型迭代歷程
全無人商業化進展迅猛,蘿卜快跑有望于2025年進入全面盈利期。2022年8月,武漢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并向蘿卜快跑發放全國首批無人化示范運營資格,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為全國首批全無人自動駕駛商業化出行服務。2022年8月以來,蘿卜快跑在武漢進展迅猛,截至2024年5月,蘿卜快跑在全國已完成超過600萬次出行服務,在武漢的服務面積已超過3000平方公里,覆蓋770萬人口。蘿卜快跑希望,到2024年底,能夠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商業化盈利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
蘿卜快跑累計訂單量(萬單)蘿卜快跑武漢全無人駕駛訂單比例
自動駕駛大模型全面部署,第六代無人車已交付使用。2024年5月15日,百度Apollo在武漢百度蘿卜快跑汽車機器人智行谷舉辦Apollo Day 2024,發布了自動駕駛大模型與新一代無人車的最新進展:
1)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該模型是全球首個支持L4自動駕駛的大模型,基于大模型技術重構自動駕駛系統,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安全性比人類駕駛員高出10倍以上,可以覆蓋城市級全域復雜場景;
2)第六代無人車。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全面應用了“百度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產品+安全架構”的方案,通過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確保車輛穩定可靠。第六代車成本相較于五代車直接下降60%,價格僅20萬元,已開啟首批交付,即刻起在武漢投入使用,年內在武漢完成千臺無人車的部署。
除蘿卜快跑外,國內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X等公司Robotaxi業務進展較快。
1)蘿卜快跑已經于武漢、北京、深圳等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服務,截至24年5月,已在武漢投放超500輛無人車,截止24年7月,測試里程超1億公里,訂單量超600萬;
2)小馬智行已在4個城市部署無人化自動駕駛車隊,在3個城市啟動無人化商業收費服務,截至2024年7月,車隊規模為450輛,測試里程超3300萬公里;
3)文遠知行已在5個城市運營,截至2024年4月,車隊規模超1000輛,測試里程超2500萬公里;
4)AutoX已在6個城市運營,截至2023年4月車隊規模超1,000輛,截至24年1月自動駕駛運行域超2,000平方公里。
城市:武漢已成為全球最大無人駕駛運營服務區北京深圳全無人商業化正在進行
武漢先發優勢卓著,已成為全球最大無人駕駛運營服務區。2022年8月8日,武漢、重慶兩地政府部門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并向蘿卜快跑發放全國首批無人化示范運營資格,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2023年12月13日,武漢市經信局的資料顯示,武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運營服務區。截至2023年底,武漢擁有常態化運行的自動駕駛車輛近500臺,其中全無人車輛超300輛,位居全國首位。我們認為,政策大力支持、汽車產業鏈完備、公眾接受度高,是驅動武漢無人駕駛運營推進迅猛的三大要素:
政策大力支持,測試道路里程快速增長。2019年9月22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正式揭牌,是國內第六、中部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示范區揭牌以來,測試道路里程快速增長,一期測試道路全長僅為28公里,2023年以來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持續擴容,開放里程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突破3,378.73公里(單向里程),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觸達人口超770萬人,開放里程和開放區域數保持全國第一。
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范圍(截至2023年底)武漢市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里程(公里)
汽車產業鏈完備,智能網聯加速布局。武漢是全國六大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城市之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連續14年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
1)在乘用車整車方面,截至2024年7月,武漢有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乘用車、神龍汽車、路特斯、猛士科技、上汽通用、嵐圖汽車、小鵬汽車等多家乘用車整車企業。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24年武漢乘用車產能超280萬輛;
2)在汽車產業鏈方面,武漢已經擁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涵蓋了從零部件到整車生產的各個環節。根據蓋世汽車供應鏈平臺數據統計,武漢地區汽車產業鏈關聯企業約2,639家,其中占比最高的為電子電器類企業,共412家,占比15.6%,代表企業有安波福、采埃孚、法雷奧等;其次是通用工藝類企業共394家,占比14.9%,代表企業有華域、東風鴻泰等;智能制造類企業共253家,占比9.6%,代表企業有黑芝麻、億咖通、湖北三環、芯擎科技、東風延鋒等;車身內外飾、電動化和汽車芯片類企業數量分別位列四五六位。
公眾接受度高,助力自動駕駛商業化快速落地。2024年1月18日,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剛教授發布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社會實驗報告(2023)》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超過90%的公眾認為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報告顯示,相較于2022年,無論是否乘坐過自動駕駛汽車,武漢市社會公眾對“車內全無人”的自動駕駛汽車的接受度進一步提高。對于全無人(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汽車,超70%的公眾愿意乘坐全無人的自動駕駛汽車。77.27%的乘坐過有安全員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驗組受訪者,愿意嘗試乘坐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86.83%的未乘坐過任何類型自動駕駛汽車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嘗試乘坐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報告數據顯示,無論是否乘坐過自動駕駛汽車,武漢市社會公眾對政府作用的發揮都有更高期待。其中,認為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社會公眾占比由2022年的37.61%上升至2023年的47.91%。
除武漢外,北京、重慶、深圳、廣州也已開啟Robotaxi全無人商業化運營試點,上海仍處于全無人測試階段。截至2024年6月,北京、上海、武漢、深圳等多個城市向多家企業發放了無人車資質,已有51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試點示范政策。
武漢、重慶、深圳、廣州已先后進入全無人商業化試點階段:1)2022年8月,武漢、重慶兩地政府部門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2)2023年5月,深圳發放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全無人商業化試點資質;3)2023年7月,北京開發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4)2024年1月,廣州開啟“全無人駕駛”出租車收費運營。
各城市Robotaxi“全無人化”時間軸
2.3政策:各地政策趨于便利化《服務指南》為車內無人提供頂層政策支持
各地無人駕駛車輛政策存在較大差異,便利化為發展趨勢。相較于上海、廣州、深圳和重慶,武漢、北京的無人駕駛車輛申請相關政策更為便利:1)無人駕駛車輛申請流程: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只需經過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三個步驟,較廣州、深圳、重慶永川更為簡化;2)資質要求:北京、武漢和深圳的相關企業獲得商業化試點通知書即可開展無人駕駛收費服務,但在廣州和上海相關政策更為復雜;3)無人駕駛保護車配比:武漢、廣州、深圳及重慶沒有相關要求,上海以及北京的政策要求初期每車需配備1臺安全車;4)遠程安全員配比:六個城市均要求初期至少達到1:1的人車比;5)增加同車型、同系統、同架構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所需時間,武漢和北京僅需2個月左右即可實現無人化商業試點應用,而其他城市的申請周期則較長通常需要5個月及以上;6)事故責任認定標準:北京、上海要求無人駕駛下的事故均需智能網聯測試的單位擔責。當前,中國自動駕駛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地政策預計會逐步便利化。
交通運輸部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為遠程安全員配置、實現車內無人提供頂層政策支持。2023年1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在遠程安全員方面,指南規定:1)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經設區市人民政府同意,可在指定區域運營時只使用遠程安全員,不在車內設安全員;2)遠程安全員的人車比不得低于1:3;3)安全員必須接受相關技術和業務培訓,熟練掌握自動駕駛系統操作技能和緊急處置能力。
為了實現車內無人駕駛,指南對自動駕駛運輸經營者提出了一系列嚴格的安全保障要求:1)自動駕駛運輸經營者應建立健全的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制定詳細的運輸安全保障方案;2)自動駕駛運輸經營者需確保車輛發生事故或自動駕駛功能失效時,必須自動記錄和存儲事發前至少90秒的運行狀態信息;3)自動駕駛汽車應在車身以醒目圖案標識,明確向其他交通參與者告知其自動駕駛身份。總體上,交通運輸部政策對自動駕駛持包容開放態度,鼓勵無人駕駛有序推進。
更多資訊
每月持續產品迭代更新
快速Saas搭建+定制開發
專屬客戶經理提供技術支持
提供企業合同及國家增值稅發票